6月30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咖啡厅内,束怀瑞院士和同学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对话的双方一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果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束怀瑞,一边是山东农业大学数十名本科生。这批学生来自学校齐鲁学堂,是通过竞争选拔,从在校本科生中脱颖而出的一批有志于为参与未来国际农业科技竞争和引领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未来之星”。
“做研究要打好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束院士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言语中透露着对青年学生的关爱。他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山东农业大学70年的人生历程,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在专业学习中,学好基础课对你们今后的研究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齐鲁学堂的学生,学校给你们配备了最好的师资、顶尖的平台,未来还将充分借助国内外顶级农业科研平台,给你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希望你们要珍惜难得的机会,发奋图强,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束院士回忆起自己当时求学,从事科研的经历,感慨良多。“我当时从学校学习完知识后,到烟台待了十年,后来又在沂蒙老区待了十年,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向农民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恰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对当地果树栽培技术优化、盐碱地改良等一些想法,才真正开始有了一些创新。”
有机会与院士亲密接触,学生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束院士身上,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家朴素、正直、奉献、注重实践的一面。
“应该说,这些都是山东农大这所百年老校不断积淀,注入到学生思想中的品质和特点。不仅是我,从学校走出的余松烈院士、李振声院士、于振文院士、印象初院士等一代一代的农大人都是如此。希望你们继续传承下去!”束院士说。
“你们的选择很有眼光,未来农科类专业大有可为”
尽管面对的是他们久仰的大师,学生们并没有过分的紧张,还是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发展之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农科类专业的未来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我选择了进入齐鲁学堂学习,现在已经大三结束,暑假回来就直接上研一了,跟着导师在实验室,觉得很有意思。”来自农学专业的齐鲁学堂2014级学生薛晓婧说。
束院士一边仔细听着,一边不断点头。“一直以来,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农民,不断加大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束院士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现代农业以生态、绿色、可持续为特点,需要大量的拥有农科类专业背景,从事农业科技研发、管理的人才。同时,现代农业一个突出的趋势是跨界融合,京东种大米、人人网养兔子、联想酿酒、阿里农民会,互联网投资项目与农业都紧密结合起来了。他们正是看到了未来农业领域前景广阔”。
束院士称赞大家的选择,“你们很有眼光啊,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齐鲁学堂,投身现代农业和相关领域的学习。尽管由于传统观念,仍然有不少同学对农科类相关专业存有偏见,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坚持自己的选择,能在齐鲁学堂通过本硕博八年的培养,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束院士告诫同学们,农民仍然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大家应该有这样的志向,立志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造福。
束院士给学生们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农大校友王家喜创办了惠农园艺公司,种植的矮化大樱桃,亩产3000多斤。这种樱桃和普通樱桃相比,含糖量上达到18%—20%,远高于普通的樱桃的12%。3月份就能上市,售价高的时候卖100多元一斤。我们还有一个校友在东平县建起了热带果园,让南方的番木瓜、香蕉、火龙果等水果在北方能成熟采摘销售,大受欢迎。
“这就是我们农业科研工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但我更看重的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给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带来的社会效益。我想,农民致富的笑脸应该是对我们的最好回馈。”院士话音刚落,现场掌声四起。
“山东农大传承的校风学风就是培养8位院士的秘诀”
“束老师,作为一所省属大学,我们这所学校竟然培养出了8位两院院士,您作为其中之一,觉得有秘诀吗?”
对于这个问题,束院士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给你讲讲几个院士的经历吧。”
李振声院士当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后,非常高兴,但随即被分配到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甘肃地区。但是他没有怨言,扎扎实实在当地做研究,最终成功解决了干旱地区抗病品种的研发。
印象初院士毕业后分到了青海。当时,和他同行的有很多名校的毕业生,但在后来陆陆续续地都走了。可是,印老师到了以后就一心扑在研究上,最后成了研究蝗虫的最著名的专家。
还有一位唐克丽老师,她是上海人,家庭条件也比较富裕,在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徒步行走一万里专门做调查。她现在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束老师沉思了一会,说,“我们这一批人,在山东农大的学习过程中,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能吃苦耐劳,能脚踏实地,能联系实际。这种共同的品质和风格,就是在山东农大几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在农大的优良学风校风熏陶下逐渐形成的。”
“我特别高兴的是,最近这些年,很多农大毕业生考取了北大、清华、中国农大、中国科学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而且都得到了人家的认可。他们跟我说,山东农大的学生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能联系实际,能做事。”束院士说,“这与我们学校的文化传承、精神传承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的一些品格和风气延续下来了。”
“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秘诀吧。”束老师微笑着对在场的学生说。
“老学长,我能在您有时间的时候再去向您请教吗?”一位戴着眼镜的男生迫不及待地问。“大家都是农大人,你们是年轻的师弟师妹,随时欢迎你们来办公室交流。”束院士亲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