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为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品质点赞-凯发k8天生赢家

作者: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 日期: 2017-10-26

      1026,《大众日报》以“用品质擦亮合作办学品牌”为题,详细报道了山东农业大学十五年来始终坚持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多措并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打造了“中德班”靓丽品牌的经验做法。文章占据了近三分之一个版面,分为德国教授、德国课堂;宽严相济、服务管理;立德树人、又红又专;激发活力、多方受益等四个部分,全方位展现了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体系、管理模式和发展前景。


      文章全文如下:

用品质擦亮合作办学品牌

       ——走近山东农大“中德班”

      (记者 王桂利  通讯员 翟荣惠 张铁成)新生入学季,山东农大国际交流学院也迎来了214名新同学。这些学生中不少人高考分数远超山东省重点线,最低录取分数超过省资格线35分,充分彰显了高质量国际合作办学的吸引力。吸引学生和家长作出选择的,正是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十几年打造出来的亮丽品牌。
      自2003年招收第一届中德班学生以来,山东农大不断完善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条件,吸引高水平教师,严格日常管理,每一届学生都向学校、家长和社会提交了高质量的毕业答卷。

德国教授  德国课堂

      山东农大办学的合作方是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英文名为fom,是德国最大的私立大学,拥有在校生4万余名。山东农大是山东省政府和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第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机构,中德班是全国唯一完整引进德国学士学位课程的项目,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三个本科专业。
      项目引进了德国完整的教育体系,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资料来自德国,主讲教授来自德国,教学方法和考试管理也全部从德国引进。十几年间,一批教授和企业高管先后来到山东农大上课,给学生带来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权威的专业知识。本学期教授《企业经济学》的merbecks博士,是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集团的合伙人。教授《会计学》《金融学》的oberheitmann教授,是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经济法、行政法plute教授,是法学权威,编撰了德国的劳动法。
      副校长王振林说,德方对派驻师资的重视,源于山东农大对开设国际合作项目的高标准高要求:要么是高校教授,要么是企业高管,或者大法官,总之是让最专业的人讲最拿手的课。每一门课结束后,学校都组织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不负责任、教学效果不好的永不续聘,有些人则会成为教学明星。
      与德国很多高校一样,教授的课通常安排在上午,下午的辅导课,由德国派来的有经济学背景的年轻助教完成。他们除了辅导德语专业课,还辅导学生学语言,帮学生了解德国的文化与风土人情。

宽严相济  服务管理

      中德项目对学生语言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学生第一学年的基本任务就是学德语。从零开始,一年后要达到听懂德语专业课的水平,老师和学生都承担着较大的压力。
      历届国交学院的学生都把自己的大一生活形象地称为“高四”。一年两个学期,周一到周六,每天4到6节德语课,空课时间还要上自习。不少学生产生过对德语特别厌烦对老师的督促特别抵触的情绪,哪怕是对他们的女神马景辉老师。教学六年,马景辉带了6个班,130多个学生近乎全部通过了德语水平考试。教课,辅导,讲方法,谈人生,马景辉等许多德语老师都练就了十项全能。
      对教学位专业课的德国教师,国交学院也执行中国规矩。德国的教学课堂可以散漫随意,但是上课时间、课堂点名等,则要严格按中国的规矩办。一门课三次点名不到,判课程不及格,补考两次不及格,取消德国学籍。fom的老师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种严格,13年坚持来中国授课的rosch教授,自己主动去找上课的学生沟通,都不用通知辅导员。
      国交学院的辅导员跟其他学院同行相比,多了一项任务就是盯自习,从大一盯到大三,还包括每年暑假一年级学生的德语补习。一年级学业结束需要通过德语水平考试,每年200多学生中总会有几十个人通不过。学校会聘请最好的老师补一个月的课,白天上课,晚上晚自习。小孩子才几个月的院团委书记张丽敏,愣是在暑假里盯了一个月的晚自习。

立德树人  又红又专

      办学14年来,中德班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孩子们不仅获得了高质量的国际毕业证书,积累了宝贵的国外经验,自身也得到全面发展,变得更加坚强和自立。每年毕业季,中德班西装革履的男孩女孩一直是农大校园的一道风景。
      据统计,最近五年,通过德语水平考试在fom完成最后一年学业的学生超过85%,毕业生读研率超过50%,去世界500强企业,如德国大众、蒂森克虏伯、箭牌公司等工作的学生日益增多。在国内工作的学生,极少人会竞考待遇稳定的事业编和公务员,喜欢在社会中自主创业摸爬滚打。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罗欣介绍,学院今年200余名毕业生中,193人按照培养目标出国留学,超过半数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不乏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中国香港的知名大学。
      这些接受德国高等教育的孩子们,同样是爱党爱国的优秀青年。国际交流学院自成立之初就成了了学生党支部。2007年6月,学院党委成立不久就成立了留德学生党支部,并提出把学生支部建在学生会上的党建思路,这是同类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为数不多的国外学生党建做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吕建设说,留德学生党支部的创建,让我们更好地找准了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党建工作切入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学生会在国外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起到了监督指导作用,同时也更有利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据了解,每一届留德党支部党员到德国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参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故居。他们身在德国,却时刻关注关心国内时事,与国内学生支部一起参加各种学习。

激发活力  多方受益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依托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发展所需。山东农业大学的中德合作项目,架起了双方沟通的桥梁,成为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双方合作办学11年之后,2014年,双方合办的经济管理硕士项目正式开班,搭建了更好的学生发展平台。2015和2016年,党委书记徐剑波多次会见fom校方负责人,提出中外合作办学战略定位要服务于学校内涵发展、学科融合、双一流建设。校长张宪省提出双方要不断探索新的学科合作平台,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办学品质。
      山东农大先后派出3位老师去fom进修学习,今年暑假,又派出14位教师去短期培训,双方老师还共同合作申请课题,撰写论文。在中国每年送硕士生去fom培养的基础上,fom把博士生送到山东农大来培养的计划也正在稳步实施。由于fom的牵线搭桥,山东农大联合德国波鸿大学申报合作办学专业的工作也已经达成意向。
      2016年9月,山东农大与fom大学联合举办“中德中小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研讨会。今年2月,在“中德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国际研讨会”召开。9月,中德中小企业研讨会在泰安如期举行,会议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基金会共同赞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