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occurrence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phthalates in a typical estuarine soil: a case study of the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的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刘文蓉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王军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和众多的功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和农业生产基地,但人类活动的增强加剧了区域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尤其是酞酸酯的污染。因此,为充分厘清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土壤酞酸酯的污染特征,本研究通过对三角洲居民生活区、化学工业区、农作物种植区、未开发利用区和石油开采区土壤中典型paes(dehp、dbp、bbp、dmp、dep和dop)的检测和分析,探究了paes的整体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和健康风险,同时解析了其潜在的环境污染来源。
图1 图形摘要
研究结果显示,六种典型酞酸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均被检测到,其中dehp和dbp是主要的paes化合物。黄河三角洲σ6paes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且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黄河三角洲土壤中的paes污染主要来源于石化工业,增塑剂、添加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塑料制品的堆积浸淋以及大气沉降等。非饮食条件下,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aes暴露对人类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
图2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paes的来源
本研究为有效控制黄河三角洲的paes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基金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文章doi: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